2017/11/7 11:26:57 From: 張玉
每逢春節(jié),無論城市還是農(nóng)村,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(lián)貼于門上。寫春聯(lián),貼春聯(lián),是我國民間過春節(jié)的一個重要習俗。除夕這天,當我們用充滿喜悅和滿懷期望的眼神看著寓意吉祥的春聯(lián)。
陽江是書畫之鄉(xiāng),人們都喜歡在年前揮毫寫祝福,把春節(jié)點綴得春意盎然,喜氣洋洋。我小時候住在太傅路的一條小巷,走出巷口,沿著太傅路走,就可看到騎樓下有七八檔賣春聯(lián)的桌檔,春節(jié)臨近,放了寒假的我如果不去別處玩,總愛跑到春聯(lián)檔前看人寫春聯(lián),那些行云流水,渾厚圓潤的筆墨總讓人百看不厭。
他們寫得最多的是“金鶯報喜,玉燕迎春”,“國強家富,人壽年豐”,“門迎春夏秋天福,戶納東西南北財”,“天增歲月人增壽,春滿乾坤福滿門”等等,濃濃的年味飄著些墨香,在感受傳統(tǒng)文化的同時又能鑒賞書法藝術(shù),真是一舉兩得的事情。
近年來,印刷體春聯(lián)進入人們的視線,盡管材料考究,印刷精美,可是千篇一律的字體容易讓人產(chǎn)生審美疲勞,酷愛書法藝術(shù)的丈夫決定今年自己手寫春聯(lián),這讓我既驚又喜。
寫春聯(lián)可真不是簡單的事兒。除了筆墨必不可少外,一張長約兩米的桌子也是必須的。要是沒有咋辦?沒有辦法,只能將茶桌和椅子拼湊而成,再將米八長的紅紙鋪在上面,對開,折疊好預留的空間。這些,丈夫干得是煞有介事,儼然行家里手。兒子在這個時候恰好當書童,不僅伺候筆墨,還負責紙張的平整和定位。間或我也放下手中的廚房活兒,出來察看春聯(lián)工作的進展情況。只見丈夫拿起那支花了25元購回的大毛筆,飽蘸香墨,在紅紙上飛舞出一個繁體“花”字,再寫一個“開”字,繼而是“富貴”,可謂一氣呵成。字是成了,問題是,筆的質(zhì)量不怎么好,老出現(xiàn)散毛的現(xiàn)象,好在丈夫功底不淺,把這些毛病給擺平了。老實說,那四個字,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筆法缺少歷練,可當今習慣使用現(xiàn)代科技便利的我們,能有那份恪守傳統(tǒng)的雅趣便已足夠。于是我和兒子一味說好,一味點贊。其實丈夫也心照不宣,卻故作謙虛態(tài),連聲說“見笑見笑”,仿佛我們的褒揚是出于真心似的,還不忘自吹自擂一番,說什么明年擺檔賣大字,即席揮毫賺個千兒八百塊的不在話下,直說得我和兒子相顧?quán)托Α?/SPAN>
寫好的春聯(lián)先是被晾在并排著的紅木椅子上,不曾想木椅扶手的弧度讓未干的墨跡從旁側(cè)漏,像無端逸出的小樹枝,影響了整體美。幸好丈夫籌劃周密,留有備份。兒子說:“最平整的地方莫過于地板。”是啊,之前怎么就沒有想到呢?于是,“花”開二度,又得一張“花開富貴”,隨之而來是“竹報平安”。
丈夫的“濃墨重彩”,給我們帶來一個充滿春節(jié)喜慶的快樂年。狄德羅說:“現(xiàn)代的精致是沒有詩意的,真正的詩意在歷久不變的原始生態(tài)中”。